大內御苑的皇家園林景不雅,元大都位于金中都舊城西南。元大都新城的立體呈長方形,周長28.6千米,面積約50平方千米,相當于唐長安城面積的3/5,接近宋東京的面積。城市形制為三套方城:外城、皇城、宮城。宮城居中,中軸對稱的結構,恪守《周禮考工記》所規則的“前朝后市,左祖右社”的古制。
元代的大內御苑非常寬廣空闊,占去了皇城北部和西部的大局部地段。主體為開辟后的太液池,池中三島安排因循皇家園林景不雅的“一池三山”的傳統形式。最大的島嶼即金代的瓊華島更名萬歲山,山的主峰之頂建廣寒殿,南坡居中為仁智殿,左、右兩側為介福殿、延和殿。主峰前的兩側峰之頂建荷葉殿和溫石浴室,此外另有若干小廳堂和亭子裝點其間。萬歲山上的山石堆疊仍為金代故物,個中一局部即移自艮岳。從山頂正殿定名為“廣寒”可以看出,萬歲山顯然是以模仿月宮仙山瓊閣的境地為其計劃設計的立意。山上還有一處特別的水景,仿效壽山艮岳之法引金河水至山后,起色運夾斗,打水至山頂石龍口注入方池;伏流至仁智殿后,有石刻蟠龍俯首噴水仰出,然后分東、西兩流匯入太液池。
太液池遍種芙蓉,沿岸沒有殿堂建置,均為一派林木蓊郁的天然景不雅。明代的大內御苑共有六處:位于紫禁城中軸線北端的御花圃,位于紫禁城內廷西路的園林景不雅建福宮花圃,位于皇城北部中軸線上的萬歲山清初改稱景山,位于皇城西部的 西苑,位于西苑之西的兔園,位于宮城西北部的東苑。明代初期,西苑大體上依然堅持著元代太液池范圍和格式。
推薦閱讀:
金剛網紗窗:http://www.2013622.com/